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43|回复: 0

《主角》:扁平且单薄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1085
      积分
966
      回帖
114
      主题
212
      发书数
0
      威望
803
      铜币
2396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3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1
发表于 2025-3-23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年8月16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获奖作品名单,陕西籍作家陈彦创作的长篇小说《主角》榜上有名,因为茅盾文学奖的加持,让这部作品备受关注。

  中国传统戏曲一直以来就是中文小说创作中十分常见的元素,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李碧华的《霸王别姬》,其改编的同名电影《霸王别姬》更是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名作,《霸王别姬》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它是中国首部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的影片,更重要的是它贡献了影史上一个独一无二的京剧名伶——程蝶衣。程蝶衣的意义与价值不仅仅是一个经典的艺术形象形象,他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他象征着为艺术“不疯魔、不成活”的执拗与痴迷。因为程蝶衣的深入人心,他便成了戏痴这类人物的典型。跟《霸王别姬》相类似的还有毕飞宇的小说《青衣》,主人公筱燕秋同样是唱京剧的青衣演员,也是一个“不疯魔、不成活”的角色。

  这类人物之所以备受作家的青睐,一是因为这些在名利场、是非圈摸爬滚打的演员有故事可写,他们的人生大多坎坷,注定不平凡。二是主人公在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纠缠其实是世俗与审美的矛盾,筱艳秋与程蝶衣皆是把日子过成了戏,一个是嫦娥,一个是虞姬,这样建构的张力是巨大的,他们的悲剧成为了一种宿命。唱戏成为他们的生存方式的同时,也成为了他们的命运。他们是自觉的、自愿的、义无反顾的走进了命运的深渊。这类角色便具有了极高的审美价值。

  陈彦的《主角》同样是以一代秦腔名伶忆秦娥的半世沉浮为故事主线,阅读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拿它跟毕飞宇的《青衣》做比较,同样是小说,同样是戏曲,同样是女演员,但差别却是巨大的,除了借用的元素相似之外,没有任何可以共鸣的地方。《主角》是完完全全的另外一种写法。陈彦的创作意图是想通过忆秦娥的人生反映时代,他在后记中写道:【力图想把演戏与围绕着演戏而生长出来的世俗生活,以及所牵动的社会神经,来一个混沌的裹挟与牵引。我无法企及它的海阔天空,只是想尽量不遗漏方方面面。这里是一种戏剧人生的进程,因为戏剧天赋镜子功能,也就不可或缺那点敲击时代地心的声音。】从某种意义上说,主人公忆秦娥就是作者反映时代的一面镜子,作者要在《主角》里呈现众声喧哗的时代,这样的创作意图决定了《主角》的体量,它不可能“短”,它只能“长”,《主角》分上中下三卷,全书长达65万字,从字数来看,确确实实称得上是“长篇巨著”。《主角》采用线性叙事,从1976年忆秦娥十一岁初入梨园开始一直写到2016年,作者意图以忆秦娥四十年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囊括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进程。忆秦娥从乡下放羊的农村女孩成长为名震一方的“秦腔皇后”,让其命运的沉浮暗合社会四十年的发展变迁。

  《青衣》只是一部中篇,作者无意通过筱艳秋书写大时代,《青衣》关注的是个体,是女性,《青衣》是对筱艳秋的“特写”,而《主角》是梨园行的众生相。

  书写大时代已成为国内作家的历史使命,用文学反映社会变革、书写时代精神是主流与体制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中国文学创作的一大传统,批评界衡量一部作品,经常用到一个词“史诗”。似乎只有“史诗”类的作品才称得上厚重与宏大。

  《主角》的野心同样是想要成为“史诗”级的作品。

  尽管作者一在强调这部作品与时代的关系,但我觉得小说对时代的书写并不明显,甚至是弱化的。时代在《主角》里就像是舞台上的布景,只是一个随时可以拎出来也随时可以收回去的道具,阅读的过程中我感受不到那种强烈的时代气息,如果不是文本里出现的对于时间线索的刻意提示,我都搞不明白这到底是那个年代。小说对于时代的展示流于表面,浮光掠影,时代精神在小说里是缺失的。时代成为了一种工具,与其说是时代造就了忆秦娥的人生,不如说是作者为了塑造忆秦娥的需要而对时代进行的粗暴借用,时代仅仅成为了一条叙事线索。

  80年代的改革与朝气,90年代的迷茫与危机,新世纪的物化与娱乐,这些本该有的关于时代的总结与反思在《主角》里并没有得到深刻的探讨,这些大时代的洪流拍在忆秦娥身上引起的浪花仅仅局限于她能不能唱得了戏这一件事情上。80年代因为文艺界的破冰,她被几个老艺人从厨房里解救出来唱上了主角,90年代戏曲艺术遭受巨大危机的时候,没有戏唱,她到乡下给那些办红白喜事的演出,而戏曲的复苏在小说里也仅仅是一句话便完成了转折——“这样的日子熬了好几年,突然有一天没怎么西京城里就有了秦腔茶社。”

  艺术家在面对这些危机的渺小与迷茫,戏曲艺术在历史进程里的无力与困惑,这些统统只需在作者的人物对话里——“唱戏的好子日又快来了”得到消解。而这个好日子到来的逻辑是什么,作者的解释是“新鲜刺激的东西,也该玩够了,回过头才发现,自己这点玩意儿还是耐看”。由此忆秦娥便又可以重登舞台,享受掌声与荣耀。时代并没有改变她什么,只是暂时唱不了戏而已。而到了下部,新世纪的影子也只能在微信朋友圈、网络发帖这样的浅显的时代标签中捕捉一二。

  作者说《主角》凝结里他对四十年社会发展变迁的思考,这样的思考在我看来带着作者的一厢情愿,他希望我们的时代出现一个忆秦娥这样的演员,以此来对抗大时代的翻云覆雨,别管世界如何变化,这些戏曲从业者理当守住传统文化的香火,并且传承下去让它生生不息。而面对现代社会的物欲横流,价值观混乱的现象,作者的思考至少在《主角》这部小说中呈现的解决方式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以忆秦娥为代表的戏曲艺人的道德伦理是这个时代的航标。

  然而《主角》所呈现出的观众对忆秦娥的追捧,以及对秦腔艺术的热爱在我看来也是作者美好的设想而已,放眼整个互联网时代,戏曲演员大概是演艺界里最不被人所关注的群体了。

  忆秦娥作为小说中当之无愧的主角,可以说是作品的灵魂人物,作者对主角的理解是:【要当主角你就须得学会隐忍、受难、牺牲、奉献。】忆秦娥的一生确实是隐忍的一生,受难的一生,牺牲的一生,奉献的一生。

  作者觉得在中华文化的躯体中,戏曲曾经是主动脉血管之一,公理、道义、人伦、价值,都是通过戏曲这根血管输送进千百万生命之神经末梢。戏曲文化承载的道德伦理是作者所推崇的。小说里的角色秦八娃某种意义上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秦八娃在小说里是一个戏曲编剧,他的艺术理念,他对戏曲艺术的思考都是作者本人的投射。秦八娃给忆秦娥量身打造的原创剧目《狐仙劫》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同样也是整部小说的主题思想。《狐仙劫》里的九妹就是忆秦娥的化身,美丽、善良、安贫乐道,面对外面世界的诱惑她不为所动,在身边的姐妹们悉数被外界的繁华与安逸所俘虏时,她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结局却是在全世界都沦陷后,不能独善其身而选择跳崖身亡。《狐仙劫》里的九妹用结束生命的方式完成了自己对于理想与信念的坚守。忆秦娥则是遍尝痛苦与磨难,通过对秦腔艺术的献身,完成了她的坚守。基于此,忆秦娥经受挫折与坎坷已成为作者书写的必然,无论是事业还是婚姻,都在变着法的折腾她,同事嫉恨,恶意中伤,流言蜚语,丈夫出轨,儿子坠亡,这样的打击一个接一个。作者似乎是故意让她遭受这些磨难,以此成全她人性中的高光——宽恕与牺牲,而那些伤害她的配角,在人物塑造上便显得刻意而且单薄。而且有太多的悲剧给我的感觉是主角的性格造成的,为了证明自己是处女跟不喜欢的刘红兵结婚,为了不想演戏,稀里糊涂怀孕生下智障的儿子,本来这些大可避免,说是命运的悲剧实在不惧说服力,性格的悲剧更明显吧。

  主角忆秦娥人物性格的发展也是停滞,从小到老,在面对赞美时,还是一如既往地手足无措,“拿手背捂嘴笑的招牌动作”一直保持到50岁,作者想要突出忆秦娥的“傻”与“纯”以此彰显艺术家心灵世界的干净并不意味着主角的不成长。在经历人生巨大的变故后,我几乎看不到忆秦娥的变化。而且艺术家的纯粹更多的是对艺术的执着与不计得失,忆秦娥对秦腔艺术说不上有多热爱,她从小就是被逼着进的剧团,一度因为演戏太累,打起退堂鼓,她计较的还是世俗的东西,诸如名利、钱财,而不是秦腔艺术本身带给她的幸福与满足。她的不争不抢,谦虚忍让在我看来是塑造角色的一大败笔,对你真正喜爱的艺术,你怎么能不积极争取呢?哪怕到了中老年,忆秦娥终于有了对于秦腔的自觉,然而她感受到的喜悦依然的还是在鲜花于掌声之中带给她的虚荣。养女宋雨对她主角地位的剥夺由此带来的失落便是印证。

  我们做个对比,《青衣》里的筱艳秋是豁出所有也去要演嫦娥,她在乎的是名与利吗?不是,她在乎的是“她就是嫦娥”,在这样的追求中是一种女性价值的确认,她的不甘,她的疯狂都是因为她对自身命运的抗争,而最终她的学生春来的胜利则是命运对筱艳秋的抛弃,这才是“命中八尺,你难求一丈”。忆秦娥的命运不具备宿命的必然意味,因此也就失去了悲剧的力度。

  作者对忆秦娥的塑造处处透着这样的矛盾,既要让她纯粹,却又处处陷进生活的一地鸡毛里。忆秦娥既没有成为审美意义上的为戏痴狂的女神,也没有通过对世俗人生的扎实描绘而完成人物的升华与超越。

  结果就是苍白与单薄,不具备说服力。

字数:3209
原作者:文悦己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9039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2 07:02 , Processed in 0.05604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