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51|回复: 0

《流俗地》:流俗之地,流水洗沙,有了风景有了你

[复制链接]

用户组:举人

      UID
205
      积分
1233
      回帖
170
      主题
231
      发书数
13
      威望
1019
      铜币
5519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44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2
发表于 2025-3-22 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华文学作家黎紫书在谈及《流俗地》书名时曾说:“我为它取名《流俗地》,其实有好几层含义。一是小说以风俗画为概念,就像《清明上河图》那样,一长卷推开了去。我以为地方书写,风俗就和语言一样,可显地道又饶富趣味,能使小说更灵动。另,我觉得“流俗地”三个字湊起来很有意思。流者,液态,水也;地者,土也;“俗”字呢,是“人”携着“谷”。在水与土之间,在流变与不动之间,民以食为天,这与小说的构思十分契合。再,流俗也指小说里没有超脱的人和事,大家都为世俗所缠,升不了天,最终落入泥淖成为俗人。”所以我认为,《流俗地》大有流去世俗庸气,返朴归真,亲近自然和人性,是一部自然流露的诚意之作。

  其实《流俗地》中的人物和情节本身并不构成“好故事”,因为全书只是一群再平凡不过的社会普通人,发生着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事。相对于作者以前作品中阴郁残忍,直面人世都黑暗丑陋而言,《流俗地》已经被她撕下“残暴”“野性”“身份认同”“民族创伤”等标签,这一次,她想写的是一代马华人在这些标签之外的世俗与精神生活,她甚至抱有一种“舍我其谁”的开放创新心态去拥抱平淡的生活。多年的生活沉淀成长和人生经历是一条黑暗的隧道,每个人的心境都会有所蜕变,作家的感悟尤甚。黎紫书在《流俗地》里用的是暖色调文笔,比她以往的作品更具人文关怀般的温度和体谅。正如她自己所说:“我觉得写《流俗地》是必须用暖色调的,因为我所认知的马来西亚,我的家乡,便是这么一个有温度的地方。

  归根结底,是作家对于人性的发掘上升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境地。人是小说的第一主角,人才是真正的风景。身为读者的我们对于《流俗地》里的人物没有认知隔阂,书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格外真实,就像自己身边的人物。书中的故事发生地“锡都”这座城市放置于我们生活的那个地方都毫无违和感,作者以自己马来西亚家乡怡保为原型,用极写实的笔法带领读者追寻童年、追寻记忆、追根寻源。这部小说是有辐射性的,它其实在写整个马来西亚华人社会。而马来文化带来了陌生感、异质感,差异感增强了小说的新鲜感和趣味感,活生生的人物占据了全书灵魂的很大比重,它能让全世界的读者读到相通的东西。

  银霞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作者煞费苦心塑造的最为饱满成功的人物形象。作者秉持人才是真正的风景的创作理念,人若没写好,所有的风俗写得再細腻都没有意义。银霞是以一个盲女,眼睛看不见,心却是能看透人世的,作者鬼使神差地要让她在出租车电台里当接线员。作者在叙述她的部分格外用心动情,塑造她的时候有想象也有感同身受,在填充建构的同时倾注了很多真情实感。在全力倾情书写的同时,作者也没有过度渲染和刻意煽情,她牢牢地紧扣人物性格和命运的起伏主线,不高不低的平稳的往下走,如同每个平凡之人的历程一样平淡。作者深知,银霞作为一个失明的华人女性,不管她多聪慧,更兼出身贫寒,她的成长和经历根本不可能活成传奇。

  关于银霞的苦难,让作者和读者的情感达到以某种心照不宣的共鸣。但后来,作者给银霞安排了一份陪伴——一个名叫“有光”的顾老师。有光照亮银霞世界的黑暗,当两个人被困在电梯里,银霞说这下可好,欢迎你来到我的世界。”有光”这个角色的出现,我认为是作者的神来之笔,女主人公的她万劫不复、孤苦终老令人心痛无奈,极度压抑。有光不仅代表了一种流俗逝去、繁华落尽后温暖和力量,更是一种流水洗沙、春华秋实样的成果与希望!

  字数:1212
  转自:饮者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708304/
[发帖际遇]: woohoo345 花了 3 铜币 买了一张彩票……过期的.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2 06:46 , Processed in 0.06162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