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99|回复: 1

[科幻未来] 《环形世界四部曲》(全本)作者:拉里·尼文【CHM】【cosco11制作】

[复制链接]

用户组:儒士

      UID
7071
      积分
273
      回帖
66
      主题
32
      发书数
30
      威望
194
      铜币
2540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4
      在线时间
12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30
发表于 2025-3-19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kingt 于 2025-4-8 18:57 编辑

简介
拉里·尼文和他的《环形世界》

  拉里·尼文原名劳伦斯·范·科特·尼文,1938年4月30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在比佛利山中度过了童年时代。

  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幻作家,迄今为止,尼文已赢得五次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这些获奖小说包括:短篇《中子星》(Neutron Star)、《善变的月亮》(Inconstant Moon)、《黑洞人》(The Hole Man)、《太阳系的边疆》(The Borderland of Sol)及长篇《环形世界》(Ringworld),后者同时也为尼文赢得了一座星云奖奖杯。此外,拉里·尼文还曾获得普罗米修斯奖、海因莱因奖和日本的星云赏,并多次获得轨迹奖。

  像很多喜欢幻想的年轻人一样,拉里·尼文的人生也曾有过波折。1956年,尼文进入加州理工学院学习,但在求学期间,他被一家堆满旧科幻杂志的书店深深地吸引,学业也就渐渐荒废。一年半之后,因成绩不及格,尼文被迫离开校园。直到1962年,他才在堪萨斯州的瓦希巴大学取得数学学士学位。此后,他又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做了一年数学方面的毕业研究。

  走出校园之后,拉里·尼文定居在洛杉矶郊区。

  1964年,尼文在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科幻处女作《最寒冷的地方》(The Coldest Place),并得到生平第一笔稿费——二十五美元。当时,写科幻小说收人很低,尼文无法依靠写作谋生,他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一笔信托基金——那是他的曾祖父石油大亨爱德华·劳伦斯·多赫尼留给他的。但尼文表示,一直以来,他都在努力争取完全靠写作来维持生活。

  纵观拉里·尼文的科幻创作生涯,你会发现,他始终站在科学发展的最前沿。1966年,科学家刚发现中子星没多久,尼文就创作了《中子星》,向人们介绍了中子星这种神奇的天体;而他于2000年创作的《消失的质量》(The Missing Mass),其灵感则是来源于有关暗物质的现代科学理论;当他结识了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后,又创作了关于量子黑洞的科幻小说。

  站在科学最前沿的人看得远,面临的风险也大。尼文的第一篇小说《最寒冷的地方》就没经受住科学的无情考验。这篇小说的背景设置在水星的背光面,当时人们认为,水星背光面永远见不到阳光,所以那儿肯定是太阳系中最寒冷的地方;不料小说刚一发表,天文学的新发现就否定了这一观点。但拉里·尼文并没有因初次受挫而灰心丧气,在以后的四十多年里,尼文继续遨游于幻想的国度,为人们细心勾勒种种奇丽的宇宙景观。

  一些与拉里·尼文同时代的科幻作家——比如大卫·布林——曾半开玩笑地抱怨说,尼文已经把硬科幻领域中的资源开掘殆尽,弄得其他人无事可干了。玩笑归玩笑,但毫无疑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些最重要的硬科幻作家,如格雷格·贝尔,以及其他许多在二十与二十一世纪之交成名的科幻作家,如保罗·J·麦考利、罗杰·麦克布赖德·艾伦和尼文本人最喜欢的科幻作家之一斯蒂芬·巴克斯特,都从尼文身上受益良多。尼文那独辟蹊径的见解和他那深深根植于科技发展的神奇想象,都是其他作家学习的榜样。


  拉里·尼文最重要的作品《环形世界》,属于他的“已知空间”系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尼文受朋友弗雷德里克·波尔的启发,开始撰写一系列背景设置于“已知空间”中的科幻小说。此外,波尔还介绍尼文认识了一位女科幻迷玛里琳——她后来成了尼文的妻子,当然,那是另一段故事了。

  在“已知空间”这个设想的宇宙中,尼文引领我们认识了从心理到生理都与人类截然不同的各类外星生命,如性情暴躁、外形酷似大猫的克孜人;科技发达,却胆小如鼠,长着两颗脑袋、三条腿的傀儡师。此外,尼文还勾勒了遥远星球上种种神秘的景象,使得“已知空间”生机益然。

  1968年4月左右,拉里·尼文被“戴森球”深深吸引住了。戴森球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弗里曼·戴森提出的。戴森认为,高度发达的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维持其社会正常运转就需要吸收恒星散发的所有能量,为此,他构想出一种包围恒星的球状结构,这种结构能拦截和吸收恒星输出的全部能量。不过,戴森并未阐明如何才能建造出戴森球。拉里·尼文经过思考,构想出一种比戴森球更加先进的人工天体,也就是“环形世界”。尼文将这一构思引入自己的“已知空间”,于是诞生了他最着名的科幻作品《环形世界》。

  1970年,《环形世界》甫一出版,立刻在科幻圈内掀起了一场风暴——小说中那些骇人听闻的奇异生命、令人瞠目结舌的宏大背景,再加上尼文独具个性的笔法,让无数读者深深沉浸在光怪陆离而又引人入胜的幻想王国之中。 《环形世界》为拉里·尼文赢得了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和澳大利亚科幻小说成就奖,并一举奠定了尼文硬科幻大师的地位。

  但尼文并未就此止步,他的成就并不仅仅局限于科幻小说:他的“已知空间”系列小说曾被改编为着名的《星舰迷航》(Star Trek)系列电视剧;他与好友合作,为系列电视剧《迷失之地》(Land of the Lost)撰写剧本。他的犯罪小说刊登在《希区柯克推理杂志》上;他的奇幻小说《魔法消失了》(The Magic Goes Away)也备受读者欢迎。

  不过,无论后来尼文如何为自己的幻想王国忙碌地开疆拓土,尾随其身后的数以万计的读者却依然流连于《环形世界》这部小说中的种种奇思妙想。在尼文的小说中,从来没有哪一部作品像《环形世界》这样引起如此多的关注、研究与争论。读者们纷纷寄信给尼文,提出他们自己的“环形世界”新设计方案和结构改进办法;甚至还有一些痴迷读者在尼文下榻宾馆的大堂里高呼“‘环形世界’不稳当”的口号,提醒尼文撰写续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环形世界”的结构。

  最终,拉尼·尼文于1980年推出了《环形世界工程师》(The Ringworld Engineers),带领热心的读者们重返“环形世界”。在这部续集里,再次来到“环形世界”的路易斯·吴和探险队员们惊讶地发现“环形世界”的空间位置已经发生偏移,于是他们急忙想办法纠正圆环的姿态,让圆环远离中央那颗炽热的恒星。此后,尼文还为《环形世界》写了《环形世界王座》(The Ringworld Throne,1996)和《环形世界之子》(Ringworld's Children,2004)两部续集。在这些续集里,拉里·尼文为我们揭开了圆环建造者的神秘面纱。

  一直以来,都有传言说《环形世界》即将被搬上银幕,但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不得不继续等待,毕竟要想把这样一部备受关注的宏大作品搬上大屏幕,需要超凡的勇气与实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点评

标题不正确(最后补上制作者信息【COSCO11制作】)后续的发布也是一样  发表于 2025-3-19 23:08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2 收起 理由
杨超越 -2 标题不正确(最后补上制作者信息【COSCO11 ...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kingt 昨夜床上画地图,换洗床单用掉 3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2 07:43 , Processed in 0.07898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