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UID51
好友57 人
听众4 人
收听0 人
阅读权限100
注册时间2025-2-27
最后登录2025-5-11
在线时间1383 小时
用户组:分区版主
我,秦始皇,打钱
   
UID51
积分8524
回帖609
主题945
发书数410
威望6137
铜币14159
贡献1200
阅读权限100
注册时间2025-2-27
在线时间1383 小时
最后登录2025-5-11
|

《一个女孩的记忆》是我读的安妮·埃尔诺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去年年初读到的《一个女人的故事》,这一系列的书还有一本《一个男人的位置》,这三本书分别讲述了她自己、她的母亲、她的父亲。这些书篇幅都很短,甚至有人说:“短小纸贵不值当”。
其实读《一个女人的故事》的时候,我没有太多的共鸣,那个时代离我太远了,我更多的是从中去找到我奶奶外婆辈的影子,谈到这个我觉得《盐镇》可能更符合她们那个时代。现在来回述《一个女人的故事》的内容,可以说大脑完全一片空白,所以我也就不做过多延伸,只专注于安妮·埃尔诺她本身的“故事”吧,也就是这本《一个女孩的记忆》。
安妮·埃尔诺1940年出生于法国的工薪阶层,1960年作为互惠生在英国伦敦留学,1967年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实现了阶层的跨越,因此她称自己为“阶层变节者”。我不知道当时的法国社会是怎么看待工薪阶层的,但是从这本书当中我能感受到她对自己阶层的一种羞愧。在《一个女孩的记忆》中,安妮·埃尔诺重温了1958年夏天在诺曼底担任夏令营辅导员的经历,主要围绕着一个男人“辅导员H”,她和H度过初夜,把自己“交付”给了他,却遭到了这个男人的抛弃。安妮·埃尔诺在书中写到:“1958年我和那些男人的相处模式,我做过的那些蠢事,我的性情,跟一个男人说我和另外一个男人调情的行为,毫无章法可言,简直像极了芭杜,太让人吃惊了。那是我最不愿提及的画面。”
这里的“芭杜”应该是法国女演员碧姬·芭杜,她在荧幕前主要扮演的是有着明亮的金黄长发,浓重的黑色眼影,噘起的红色嘴唇,魔鬼的身材和解放的时装的性感形象,是那个性解放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这段文字发生的背景是安妮和H度过了初夜被H抛弃后,刚读到这段文字时,我以为这是一种“自毁”,因为按照中译本所呈现的内容,读者很容易理解成在这里安妮失去了处女的身份,但其实这里翻译删减了一部分内容,因此也易造成读者在后续的阅读中对安妮“处女”身份的迷惑。总之,这里的第一次性接触并没有让安妮失去“处女身份”。看了这段被译者遗漏掉的内容后,我发现我对她“自毁”这种行为的理解有误,这不是她自身主动的“自毁”,而是一种父权制结构下被动的“自毁”。她在那个晚上将自己的一切包括意志交付给了那个男人,她之后的一切行为都与这个男人息息相关,包括但不限于自身所做出的外貌上的改变。
也是在这里我读出了她对自己阶层的羞愧,一个十八岁女孩,她会关注当时社会对她的眼光。这些在她的文字中都有所体现,比如:“有些人沉溺在别人的世界里,关注他人说话、交叉双腿、点烟的方式,活在他人的影子里。”“他们丢失了自我,眼看着自己被支配、被拖入未知的进程中。”“因为群体带来的幸福感比羞辱感更强,所以她想一直是他们中的一员。”所以在这里我所看到的画面是,一个女孩为了强融进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一个说不上好的世界,干了一番实质上算是自我羞辱的蠢事,这算不算她之后人生中痛苦的某一种来源呢?
实质上这种关注他人看待自己的眼光并不少见,回顾自己过往的人生经历中,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为了显得合众,为了融入他人的圈子,我是做出过一些现在回想起来让人很无语的蠢事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在读《一个女孩的记忆》时我的共鸣会很多,我到现在都觉得那个时期能保持自己独立性,不随波逐流的人真的太强了。
安妮·埃尔诺在书中写到:“这种耻辱是历史性的,十年后才出现‘我的身体我做主’的口号。纵观历史,十年如白驹过隙,但是十年对于生命之初而言,是一段漫长的岁月,代表着几千个日子,几万个小时。在这些日子里,经历过的事情,其意义不会改变,依然令人羞愧。没有什么能使一个世界的经历,即1968年之前的那个世界并被那个世界的规则所谴责的经历,在另一个世界中彻底改变其意义。这仍然是一件单一的性的事件,其带来的羞耻感在新世纪看来依然是无法消失的。”
但其实在之后的书写中,安妮·埃尔诺找出了解除这种羞耻感的办法,“无论如何,在1959年4月,重要的是未来。她确信这位哲学系学生借用了西蒙娜·德·波伏瓦在最后一页的呼吁:‘我们认为她(女性)要在卓越的自己和束缚的对象之间做出选择。’她已经得到了问题的答案,这或多或少是当时女孩们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应该如何做人?答案是:做一个自由的主体。”这个答案可以套用到书中这个被作者观看的曾经的她自己的经历上,也可以给我们指明方向,它不仅仅是你在面临人生抉择时才能想起的话语。
书中还有一个表现出来的现象是我比较感兴趣的,我们表达生理期,来月经,一般是说“大姨妈来了”,而法国人除了有和我们类似的“我的姨妈萝丝来了”,还有“英国人登陆了”。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以为和诺曼底登陆有关,但那是1944年的事情,就不太准确了,所以之后我去查阅了一下这个表达的来源,这个表达来源于滑铁卢战役,当时,拿破仑滑铁卢惨败,英军借此侵占法国的土地,而在这一时期英军都是身穿红色的制服,于是法国人就将红色的英军队伍和红色经血联系起来。
在本书的最后,安妮·埃尔诺写到:“自我书写是为了保证人生的延续性,现在再审视这个表达时,发现一个一成不变的缺陷:人们在当下无法理解所经历的事情,当下的那种未知会攻陷每一句话,每一个说法。”这也许是安妮·埃尔诺写作态度的一种体现吧,但也给了我记录当下的动力,无论是好是坏是明晰还是未知。
所以我觉得我读的下一本安妮·埃尔诺大概率是《写作是一把刀》。
1910 个汉字
转自:mossg1ow 评论 《一个女孩的记忆》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37648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