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165|回复: 0

《繁花》:传奇化之后?

[复制链接]

用户组:版主

藏经阁扫地僧

      UID
593
      积分
2554
      回帖
312
      主题
220
      发书数
0
      威望
2288
      铜币
6707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36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1
发表于 2025-3-15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繁花》看了半部,跳着章节把几个主人公在当代上海的部分看完了。

  小说语言考究,对话以上海口语的腔调为主,灵活、利落、形象;叙述文白交织,寥寥数语,或点或染错落有致。而通篇的叙述和对话刻意不加以间隔,旁述也带上口语节奏,对话的语言也常常颇富文采。

  就是这种通篇漂浮的“繁花体”,使我不忍释卷,追读下去。

  小说的另一特点是,当代的故事几乎都由一桌桌的宴会或一次次的茶饮组成。“引子”有沪生、阿宝第一次见李李的饭局;第四章由李李宴请众人;第六章梅瑞与康总饮茶;第八章是全书高潮之一——汪小姐与常熟徐总在饭桌上调情;……到二十八章,安排了各色人聚齐而冲突迭起的恳谈会;第二十九章,过去与现在的时间线索合一,转至小毛在弄堂摆酒;“尾声”,李李出家,众人观摩剃度仪式,在寺院吃素斋。

  圆桌宴会相当于小型剧场,二三人饮茶是主角的对手戏。他们在宴席或茶局上表演、试探、发作,针尖对麦芒,交流私密又制作了新传闻。这是些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传闻呢?梅瑞在操持恳谈会时诚邀共襄大业的“总”字头朋友,也就是或大或小的商人们以及他们的女性伙伴。他们以及他们口传的情色故事,贴满了半部《繁花》。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本美国人类学学者研究成都商人的书。作者专门聚焦宴会、KTV、足浴按摩等商人娱乐活动,观察这些休闲如何构造了当代“新富”阶层的社交网络和道德状况。人类学家的总体立场是批判性的,认为“新富们”不无被迫追逐的娱乐休闲既是腐败系统的体现,也是道德下滑的温床。人类学家和小说家的某些具体描写甚至有重合之处,比如喝酒的规则,比如KTV里男女的关系——“仪式化的闲暇维持了商业伦理和实践网络”(John Osburg)。小说家则透过每一次休闲仪式描摹人生情态、世间命运。

  有人说《繁花》是继“花也怜侬”、张爱玲、王安忆的作品以来第四个写上海不可绕过的文本。小说确实有强烈的地域语言特色,抓住了时代的某些特征,技法也高明。只是我读到最后的感觉是“除了一些男男女女的故事,没有更大的东西出现”——譬如那些人物你来我往,千回百折,只犹如在一个平面上做戏,人人都只是在时间中自我消耗并传奇化,你看我我看你,最后时间消逝,除了彼此相似的故事和相似的说故事的声口,好像也没有太多可以深思的东西,可以令人再回头咀嚼的东西。

  本来我预备再重头翻读单章,看关于过去的故事,后来想想,大体也就是那么关于人不同却也相似的过去,不大可能有另一种“历史”出现,于是就算了。

  就讲故事新鲜方式来说,《繁花》令人沉浸,但透过故事是否发明了关于历史体会和人生体会新的认知呢?我觉得似乎没有。而《海上花列传》和张爱玲奶奶都曾经刷新了我的感受方式。

字数:941
原作者:菊人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649399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1 07:41 , Processed in 0.08835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