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72|回复: 0

徒劳的努力,伟大的失败——评石黑一雄《莫失莫忘》

[复制链接]

用户组:举人

      UID
205
      积分
1206
      回帖
168
      主题
225
      发书数
13
      威望
996
      铜币
5465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4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0
发表于 2025-3-15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莫失莫忘》是诺奖得主石黑一雄写的一部关于克隆人的科幻小说,书中从凯丝的回忆开始,通过描述她与露丝,汤米三个人的友情和爱情来勾勒出他们短暂的一生。我一直以为,石黑一雄的作品不管外面套了一个什么样的壳子,讨论的问题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人之为人的意义是什么?这也是所有严肃作品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未来世界中,由于科技的发展,克隆人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被制造出来的目的是用于器官捐献。而每一个克隆人一生需要经历三次捐献,这会损害健康,直到他们的躯体再也无法承受,进而走向死亡,作为工业废料被丢弃。我认为,这是石黑一雄对人生的隐喻,每个人都要从童年步入青年、再到中年、老年,我们献出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全部热情,到最后只是为了完成一项连自己也不确定的事业。而每个人最终都会无可避免地走向死亡。

  这些克隆人的青少年时期是在一个叫做黑尔舍姆的寄宿学校度过的,在石黑一雄的笔下,这个地方平静安宁却又暗流涌动,他们接受的教育都与人类孩童相差无几,包括文学、艺术以及体育等等。然而随着叙事的深入,读者会发现其中出现了一些晦暗不明的东西。比如说捐献、艺廊、神秘的夫人。在黑尔舍姆流传着一种说法,只要你的画能够入选艺廊,你就可以得到一些额外的好处。因此他们将作品入选艺廊视为极高的荣誉。他们三个人之中,露丝是最早捐献的,接下来是汤米,凯丝因为是一名优秀的照顾者,她承受了更多的痛苦,但也能够陪自己的朋友走过生命的终点。

  有趣的一点是,汤米和凯丝一直相爱,但却选择了露丝(这也是露丝有意为之),直到最后,他才懂得了自己的心意。于是,为了实现与凯丝能够再生活几年的目标,汤米拼命作画,其中画着许多的机械动物。汤米和凯丝,两个真心相爱的人,他们用尽了各种办法走到了夫人的面前,结果却被告知,一切都是徒劳的,延缓捐献的说法根本就是一个谎言,不管你创造出了多么美妙绝伦的作品,都无法逃避既定的命运——死亡。他们在黑尔舍姆受到的教育,也只是夫人所作的一个实验,为了证明,克隆人也可以拥有人类的情感。文学也好,艺术也罢,并无什么实际用处。我想,就如同石黑一雄说的那样,只是用来“慰藉无可慰藉的人生。”

  如同诺奖颁奖词说的那样,石黑一雄的小说写的是“时间、记忆与自我欺骗”,我想,延缓捐献的说法本身也许就是由他们自己杜撰出来,他们由于夫人对于艺廊的重视,从而引发出了一系列推测,也为他们凭空创造出了一点点希望。其实从来没有任何确定的证据证实,延缓捐献这件事真正存在。到最后,黑尔舍姆也不存在了,他们由此失去了温情的故乡。书中有一个情节是,他们去诺福克寻找自己“可能的原型”,他们坚信,有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在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最终他们却只得到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结果。我想,他们对于自己生来就是要捐献的态度,也有一个从逃避到接受的过程,从不愿面对——慢慢察觉——奋力反抗——到平静接受,而这就是一生。

  书中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情节,就是凯丝在空旷无人的寝室内,磁带里面播放着歌曲《Never let me go》,她闭上眼睛,假装自己怀里抱着一个小婴儿,然后缓缓地跳起舞来。这一幕被路过的夫人看到,令她心碎,从此永志不忘。我想夫人作为一个人类,看到克隆人也会被艺术打动,心中的滋味定是无以言表。换句话说,如果克隆人也拥有人类的情感,也能够创造出艺术作品,那他们与人类的区别究竟是什么?或者说,人之为人的意义是什么?在这本书里,石黑一雄给出的答案是:文学艺术。也许文学艺术并不能让我们活得更好,甚至有可能活得更坏,但它可以让我们活得更有尊严,更像一个人。

  康德提出过一个问题,即“决定论与自由意志”,前者讲人生是被决定的,后者看起来自由,实际上是一种更深的决定论,即自由意志本身也是被决定的。我认为,石黑一雄的这部作品与康德的这种观念是隐隐契合的。

  但是如何度过一生,我们仍然拥有选择的自由。石黑一雄曾经说过,“从我的世界观来看,我认为人们无论承受怎样的痛苦,无论遭遇怎样的悲惨经历,无论如何不自由,都会在命运的夹缝中求生,接受命运给予的一切。人们不懈奋斗,努力在如此狭小的生存空间内寻找梦想和希望。这类人始终比那些破坏体制、实施叛乱的人更令我感兴趣。”

  他的小说人物往往是悲剧性的,《长日将尽》中的史蒂文斯如此,《莫失莫忘》中的凯西和汤米如此,《克拉拉与太阳》中的克拉拉也是如此。但我并没有从中看到真正的绝望,结尾处,当主人公回忆一生,面对人生意义的破灭,他们并没有感到懊悔、虚无或是愤怒种种情绪,或许曾经有过,但那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对着人生的徒劳和无意义,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完全接受,也可以说是一种对生命的了悟。也许意义本身就不存在,过程即是一切。无论是史蒂文斯在海边坐看随意翻飞的海鸟,还是凯丝驱车行驶过荒无人烟的大道,亦或是克拉拉注视着仍然明亮的太阳,如果说,他们的人生是失败的,那也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失败”。

  字数:2034
  转自:符灵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178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1 07:36 , Processed in 0.06650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