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UID66
好友118 人
听众24 人
收听0 人
阅读权限100
注册时间2025-2-27
最后登录2025-5-12
在线时间194 小时
用户组:分区版主
逆风翻盘、燃烧我的卡路里!
  
UID66
积分4134
回帖1856
主题234
发书数30
威望3059
铜币21504
贡献0
阅读权限100
注册时间2025-2-27
在线时间194 小时
最后登录2025-5-12
|
小时候的优素福还是个天真无邪的孩童,被父母的宠爱环绕,关心白沙瓦米饭和阿齐兹叔叔走之前会给的十安那硬币,所以追忆是细腻、梦幻和童真的。后来他被阿齐兹叔叔带回店铺,与哈利勒一道成为店里的帮工时,他开始成熟起来,熟悉一切残酷的成人规则,斩断对于叔叔或者说是主人不切实际的幻想。
后来他辗转前往山地,被安排到哈米德家做帮佣,以前从未习得的《古兰经》,为他打开“包含我们过上美好高尚的生活所需要的各种智慧”的眼目。经文中已有一位先知,与他同名,“真主派另一位优素福作为先知去了精灵和野蛮人之地,将埃及从饥荒中拯救出来”,而他也被阿齐兹叔叔邀请随行,与商队一同踏上旷野之路,前往坦桑尼亚更广阔的内陆。他们遇见大风、飞沫、虫卵和目不暇接的死亡,还有矗立在湖边,犹如火焰墙一般的“地狱之门”。他在路上不停做梦,那些噩梦也被一一应验,路途中的旅人、神殿里的神灵、目的地的部落首领都格外青睐优素福。“真主给了你一种天赋”,预言的天赋,属于先知。他所历经的内陆之旅,将凡人肉身的个体彻底转变为先验的另一位先知,与《古兰经》里的先知共享同一个名字,或者他就是先知在人间试炼的化身。他还有最后一道关卡,关于男人在俗世的最后一丝留恋。
内陆之旅返航,他迷上了哈利勒的妹妹阿明娜,进入男性止步的内室,奇怪的是,阿齐兹叔叔没有为此惩罚他,而他却在哈利勒和阿明娜悲惨的境遇中参透了以前心生摇曳的内室天堂,被送到山地还在不停描绘的花园,里面关着的是一个面颊带疤、心理扭曲、被人利用殆尽抛弃的老女人,她像小黑屋里的女巫一般,亟需年轻男子的爱慕去献祭、治愈。还有她的同谋,可恶的阿齐兹,不过是个放贷吸食他人财富,当他人无法承受时,女儿拿来作妾,男孩被当做奴仆,满是自私野心的“吸血鬼”。他金碧辉煌的家,也不过是堆积肮脏腌臜事的“炼狱”。
文中多次出现优素福的懦弱,第一次跟阿齐兹叔叔回家,他在火车上梦见“自己的懦弱裹着满是粘液的胎衣,在月光下闪闪发亮”,他躺在室外的露台睡觉时,“他梦见野狗两腿直立俯视着他,长嘴半张淌着口水,凶残的目光来回打量着他躺在地上的柔软身体”。那是对欧洲殖民者的恐惧,他们被传言能吃金属、能够命令走兽,他们作为非洲穆斯林害怕、恐惧,却没有勇气去学习另一种语言,了解另一个种族,另一类文化。作为先知觉醒后,他决定抛弃阿齐兹在他的身体和心灵铸就的牢笼,急匆匆地奔向未知的德国士兵队伍,直面身体本能对异族排斥的恐惧,跨出第一步。
作为文中忽隐忽现背景的欧洲人已经从沿海逐渐前往内陆,通向高原,边修筑铁路边征服。经过优素福父母经营旅店的小镇卡瓦,逐渐前往山地,山中已有一个传奇欧洲人占山为王,路德派的牧师教山区牧民如何使用铁犁,合唱赞美诗。他们踏平了部落首领查图所在的遥远内陆,用政府的法律断案,而不是敬畏部落的习俗与神明。
在坦桑尼亚这片土地上,桑给巴尔居民99%属于穆斯林,大陆坦噶尼喀中的35%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两大宗教在非洲大陆角逐,阿拉伯商人和欧洲商人争夺贸易和土地,他们边做生意边传播信仰。
“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起源于中东地区、阿拉伯半岛。如果我们打开基督教的《圣经》和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一系列几乎是一模一样的神话传说出现在眼前。神用泥土创造人类始祖亚当,又创造了夏娃,亚当与夏娃受魔鬼的引诱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被赶出伊甸园;人类的新始祖挪亚(努哈)和大洪水 ;亚伯拉罕(易卜拉欣)的故事;摩西 (穆萨)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更让人惊奇的是《古兰经》 记载了“新约”《圣经》的故事, 圣母玛利亚童贞女怀孕、耶稣传教行神迹的故事。在这些神话传说故事中, 有些情节甚至 《古兰经》 比 《圣经》还要详细 。”
“从宗教起源看与基督教相比伊斯兰教是一种更为年轻的宗教。它在教义教规、宗教掌故等许多方面沿革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内容。但是伊斯兰教只承认尔撒(耶稣)是安拉派遣的六位使者之一。而耶稣的启示又被教会篡改了《圣经》只是一部已经改写了的“伪经”。而穆罕默德口传的《古兰经》是一部包括了《圣经》在内的最后一部天启经典。因此伊斯兰教一方面称基督徒为“有经人”0;以有别于多神教徒。但另一方面,又谴责基督徒及犹太教徒“篡改天经”“以伪乱真0;隐讳真理”“违背正道”。这样伊斯兰教认为它已经战胜了基督教,吸收了基督教的真理成分,克服了基督教的错误,并且由于最后一位先知穆罕默德的存在使基督教成为一个过时的宗教。而基督教也同样指责伊斯兰教篡改了上帝的真理启示,把伊斯兰教视为野蛮、蒙昧民族的宗教。 ”
两种宗教有着相似的起源故事,不仅如此,两部经卷中的许多部分有着相互对应的关系。伊斯兰文化中有末日,“等到世界末日之后,狼人将生活在地狱的第一层,有成千上万的狼人,他们会吃掉不服从安拉的罪人。”歌革和玛各会召集各种邪恶的力量争战,联想起由于遍地罪恶被毁坏的索多玛、蛾摩拉,《启示录》里有七位吹角天使掌管最后的灾,人们若没被记在生命册,就被扔进火湖;哈利勒说“石榴集所有水果之大成。它既不是橙子,也不是桃子,也不是杏子,却包含每一种水果的元素。石榴树是丰饶之树本身”,它在《古兰经》中被称为“天堂圣果”,可涤荡嫉妒和憎恨。《列王记下》先知以赛亚用无花果饼医治疮,在《圣经》中被引用57次;哈米德说“真主创造了七重天,最高层是伊甸园”,而亚当夏娃就是从伊甸园被驱逐的。
如上文所说,两部经卷有一定相似之处,只是由于持续几百年的十字军东征、中东以色列冲突、霸权政治等原因导致彼此矛盾逐步加深。但是面对其他更不具有相似性,譬如与佛教有一定渊源的印度教,哈米德的敬畏之心荡然无存,即使他的朋友印度人卡拉辛加威胁要揍他,他还是不停地嘲笑他是一个榕树商人、骗子和撒谎精,只因他信仰锡克教,与一神教的伊斯兰文化毫无关联。
这是一部宗教色彩浓郁的小说,毕竟它的名字就叫《天堂》,每个章节都会引出几段《古兰经》里的神话,偶尔穿插一丁点基督元素,人们说的话夹着斯瓦希里语、阿拉伯词汇,翻开书,就如跟随一位穆斯林向导,顺着1886年德国人修筑铁路的内陆之旅,探寻商旅之路、异国风情和各色人物,古尔纳想要借文学探寻被神变乱语言、停工的巴别塔,本该通往的《天堂》,究竟归依何处。
引用:1.《论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相同性 ———当代世界社会和谐的新思路》,高文新,载《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1期,18-19页。
2.《伊斯兰与西方的冲突 一个自我实现的文化预言 》,田文林、林海虹,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1期,32-33页。
字数:2288,转自:汪小狗,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79486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