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130|回复: 0

《走在蓝色的田野上》 暴风雨使她安眠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1971
      积分
990
      回帖
51
      主题
219
      发书数
0
      威望
855
      铜币
3519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1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1
发表于 2025-3-5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终于合起书,站起来披了件外套。北方的春天总是来得迟疑又犹豫。我到了杯热水捧在手里,站在窗前,看阴沉灰暗的天空。风很大,催促着厚重的云层涌向发亮的天边,四下弥散开潮湿的凉意。也许要下雨了。

  这倒很像这本小说的气氛。我又坐回灯下,继续看爱尔兰十二月的雨天,潮湿的沙地,灰色的清晨。大海,田野,农场,树林,稻草,马,猎狗,精瘦沉默的男人和披着水草般头发的女人。重重意象叠合成蓝色安静的国度,等寒风吹彻。

  这种低温并非来自故事和人物,而是作者太冷静。她用冷峻的笔法清晰的写着疼痛。同是冷感,《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就显得疏离,克制。而《蓝》则是彻彻底底的冷静——她完全不需要克制。

  也许是作者疼痛的阈值太高,她对自己笔下的人物都特别狠心。所以,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活的异常清醒,日日夜夜用自己生活的不幸折磨自己的心。这似乎是一种宣泄方式,用苦难和委屈伤害自己,伤害别人,得到一种刀尖上带来的欢乐。这里如果有些许犹豫和不舍反倒是种缓冲,或是润滑,可是没有,只能眼睁睁的干痛。本来生活就沉闷,一潭死水,心又迟钝,日子怎么过。所幸天气是寒冷的,痛苦又锋利,所以主人公日日夜夜的醒着,有种非自然状态下的病理性亢奋。

  但很奇怪。那么湿冷的夜,那么大的风,那么多不遂心愿的眼下和所有回不去的从前,竟没有让人绝望。对种种不如意逆来顺受的承担,也认命,却总也不死心。沉闷的生活是一层壳,一切期待都在壳里沉睡。似乎只要有一点松动,就能立刻冒出希望。因为心没有死掉,所以所有欲望都活着。欲望的折磨较之生活的不幸更胜一筹。这些欲望或被现实压抑,或被自我纵容,一分钟的理智或放纵,换来剩下全部人生的后悔——太理智的后悔太理智,太放纵的后悔太放纵,总是得不到的结果最好。但这里的“悔”更像是“反悔”,而不是“反省”。只有悔,没有改。人生如果重新来过,他们也一定会争取这个犯错的机会。其实是现实生活的不幸让他们悔不当初。当初未必就真的能过上幸福生活,但至少,能和现在不同。

  豆友柳机能,说作者“目前最擅长写的是‘无明的女人’,佛教中对‘无明’有解释,大致是‘执取’和‘贪爱’。”这见地是犀利的。“执取”和“贪爱”是所有痛苦的核,但剜去这个核,生活将无以为继。人们对这痛苦惧怕又眷恋,心甘情愿的疼痛和委屈,倍感艰辛却没有哀凄,自怨自艾却舍不得向他人倾诉,晚上躺在床上,一个人拼命回味。他们似乎并不挣扎,也不怎么努力的去改变命运。可是,一旦沉闷得让人窒息的生活有一点小破绽,就立刻伸手抓住。所以这些情节或急转直下,或绝处逢生,都是激烈却不沧桑,有时甚至是明快的,有种清洌的愉快。《护林员的女儿》这篇我最喜欢的故事,甚至让人感觉是欢乐畅快的。不仅是是因为有小女孩和猎狗。篇尾的大火烧毁一切,对女主人公来说,这是自己错误选择所导致的不幸生活的一个终结,未尝不意味着一个新生活的开始。这场毁灭让她心里隐隐的报复得到满足,谁能说宣泄不是解脱的一种方式。重新开始不一定就能通往幸福,但至少不用通往之前的那个不幸。

  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书里讲了不同人的不同往事和艰难的当下。但我情愿忽略种种不合理,相信它是一个故事。神父和他表妹的故事,虽然他们对不同人提及这个故事时给自己和对方还有自己的家乡起了不同的名字。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挣扎成长,度过寂寞的童年和激烈的青春,无法安放自己的孤独和爱, 只能沉默的走过田野和牧场,去往不同方向。

  最初选这本书,是因为书名和浅蓝冰冷的封面。仔细看了一下译者一栏写着马爱农的名字,然后就不再犹豫。现在看来是赌对了。

  总字数:1272
  作者:小可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54185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2 09:09 , Processed in 0.96763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