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1|回复: 0

[其他] 《刘伯温演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复制链接]

4

听众

2

收听

2

好友

版主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163425
积分
2014
回帖
1116
主题
216
铜币
6300
威望
1346
银币
0
贡献
0
发书数
19
注册时间
2023-10-12
最后登录
2024-5-13
在线时间
336 小时

发主题系列:闻鸡起舞子鼠未羊巳蛇版主

发表于 2024-4-28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史》有言:“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与物多忤”。
刘伯温,名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功臣。他协助朱元璋分析形势,透视各路领袖人物的短长,高屋建瓴地制定“征讨大计”,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真可谓料事如神,每战必胜,为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伯温演义》一书以演义手法,结合当时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形象地描绘了刘伯温的一生,并以此为主线,详细描写了刘伯温是如何运用兵法韬略帮助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在曲折有趣、引人入胜的情节下,塑造了众多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除了元末明初这段历史,读者还能从刘伯温的为人、治学、处世、交友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刘伯温是浙江青田人。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伯温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18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


元至正二十年(1360),朱元璋军下金华,定括苍,仰慕刘伯温的名声,盛情邀请出山。此时刘伯温已50岁,应邀前往金陵(南京),进献"十八策",论天下安危,于色。朱元璋大喜,专设礼贤馆款待。从此,刘伯温成了朱元璋的主要谋士,宏才大略得到施展。刘伯温在统一中国创建明王朝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外,对大明历法、律令的制订、南京城竽宫的修筑设计也曾作出贡献。
被朱元璋聘至应天(南京),充任谋臣后,刘伯温针对当时形势陈时务18策,提供了好几着关键性的军事策略,如先灭陈友谅,与张士诚、方国珍暂时妥协,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建策。为朱元璋采纳。朱元璋先后攻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势力多按刘伯温的计策行事。二十四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刘伯温为太史令。二十七年,升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又为朱元璋谋划制定北伐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其间共参与军机八年,筹划全局,有定策之功。洪武三年封诚意伯。


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大封功臣,刘伯温却不求名利,不以功臣自居,一再谦让,故官爵比其他功臣低,授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弘文馆学士、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年俸禄240石。刘伯温佐朱元璋平天下,朱元璋比之为张良。刘伯温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洪武四年(1371),赐归。刘伯温请求告老还乡,退出政治舞台,时年61岁。
刘伯温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后涂节谓其死实为胡惟庸投药所致。刘伯温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伯温是一位军事天才、杰出的政治家、谋略家。少年时常听他的有料事如神、预知未来的传说,究竟历史的真实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拨开刘伯温的层层迷雾,还以历史真面目,让人在敬佩之余,能获得关于智慧、谋略的教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4-5-13 12:10 , Processed in 0.03418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