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8|回复: 1

[闲聊|笑谈] 日本诺奖得主,为何在大会上直言,自己根本不配拿奖?

[复制链接]

2

听众

0

收听

0

好友

儒士

Rank: 4

UID
163342
积分
290
回帖
235
主题
111
铜币
193
威望
117
银币
0
贡献
0
发书数
3
注册时间
2023-10-10
最后登录
2024-5-14
在线时间
39 小时
发表于 2024-4-10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诺贝尔奖项自1901年12月10日建立以来,至今一共诞生了954个诺奖得主,今年十月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等一系列奖项也将相继公布,获奖者无一例外都是人类各领域的顶尖翘楚,他们为人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进作用。


然而在这近千名人杰之间,却有一个人的存在显得格格不入,他是一位日本科学家,得奖之前只是一位籍籍无名的公司职工,得奖之后又宣称自己受之有愧,他就是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


时至今日,他在颁奖礼上的发言听起来仍让人感到震耳发聩:一次失败却造就了震惊世界的伟大发明,真令我难以启齿。




成大功者,不顾小嫌


1959年田中耕一出生于日本富山县富山市,出生不过数年,父母便相继病逝,田中耕一便来到叔叔家中做养子。田中耕一的叔叔有两个儿子,经营的木工店是全家赖以生存的资本,田中耕一闲暇之余会帮助叔叔干活,比如在木锯上涂抹一层油防止生锈除此之外也会打扫接客,但一家人的生活仍是十分清贫。


田中耕一学习成绩并不理想,还因为德语挂科而被迫留级,是老师同学眼中不折不扣的学渣。后来侥幸进入到日本排名第三的东北大学,学习的还是电气工程学专业,与后来的诺贝尔化学奖毫无瓜葛。




熬到大学毕业后,田中耕一胸有成竹的带着简历来到索尼应聘,但因为内向不善言谈的表现被早早淘汰出局,心灰意冷的田中耕一在大学老师的引荐下,最终只身前往日本京都岛津制作所参加面试,最终被分配到研究员的岗位。


研究员不必与人过多交际,这倒让田中耕一安闲舒适的坚持了下去。此后二十年间,田中耕一一直在公司基层搞仪器研发,多年来不温不火从未升职,唯一一次得到公司褒奖,还是因为一场意外。


在岛津研究所,公司分配给田中耕一的任务是开发质谱分析仪,简而言之就是用激光来检测金属、半导体、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质量,之后公司又安排他进行对生命大分子的质量分析。




生命大分子质谱分析一直是科学界久攻不克的难题,蛋白质分子质量现在得知是万亿分之一克,那么科学家是如何测量如此微小的分子呢?简单而言就是把样品分子做离子化处理,使其附上电荷成为离子,再把电离子粘附到样品分子通过电磁场进行分离,最终通过离子运动得到电信号,经过分析后就变成了质谱。


但在田中耕一之前,科学家们始终无法实现让生命大分子离子化的方法,它们往往在离子化的过程中就被破坏殆尽,那么小职员田中耕一又是如何攻克难关的呢?




1985年,田中耕一尝试在样品中加入几百种介质提升离子化成功率却无一奏效。在一次新尝试中,田中耕一错把甘油当做了丙酮,添加到了钴试剂中。


钴试剂价格昂贵,田中耕一自幼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小时候一团白纸都要留作擦鼻涕,这一次他心想反正已经历经成百上千次失败,不如将错就错测试下反应。


未曾想甘油的加入竟然成功将生物大分子相互完整地分离,成功的转折是如此的悄然无息。此时的田中耕一还不清楚自己创造了多么伟大的成就,他只是详细写了一份生物大分子质朴分析法的论文,接着便上交给了公司,还因此获得了约700人民币的现金奖励。




而岛津研究所则申请了激光解吸附离子化法技术专利,并在短短几年间赚取了上亿人民币,田中耕一则对此浑然不知,依然从事着枯燥乏味的研究工作。


建远略者,不期近效


直到2001年10月9日,来自诺贝尔奖委员会的电话通向了田中耕一办公室,几分钟后全公司发出了爆炸性轰动,同事们蜂拥而至围堵在田中耕一身边喊道:‘天啊,你竟然得了诺贝尔奖!’


2002年,诺贝尔奖委员会正式宣布,田中耕一凭借生物大分子质谱分析的软解吸电离方法,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顿时成了全日本乃至全球的焦点人物,人们奔走相告互相打听着这位名叫田中耕一的大科学家是何许人物,然而只有田中本人知晓,自己的成就来自于一场毫无价值的意外。


在日本公开会上,田中耕一身穿工装亮相,面对耀眼的闪光灯和记者,他局促的动作和拘谨的神态是那样的无所适从,直到领取诺贝尔奖时,田中耕一才换上了合身的黑西装。


他的发言同样令人震惊——我只想自己静静,一次失败却创造了奇迹,令我难以启齿。




颁奖典礼结束后,他迅速逃离人海。2003年4月,已经名扬全球的田中耕一决定销声匿迹,远离媒体大众,专心致志继续研究高分子领域。彼时的田中耕一需要一份真正脚踏实地的成就来说服自己,伟大的人或许就是如此偏执。


田中耕一再次出现在世人眼中,已经是15年之后的2018年,那年1月31日,著名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载了田中耕一团队的最新研究论文《阿尔兹海默症的高性能血浆β-淀粉样蛋白标志物》。是的,田中耕一入木三分研究十五年,再度推出伟大的创新研究——凭借几滴血液,能提前三十年检测出阿尔兹海默症的征兆。




阿尔兹海默症通俗讲就是老年痴呆,时至今日其中病理依然无从得知,治愈更是天方夜谭,人们应对的最佳手段就是预防,而田中耕一的成果,就是能实现阿尔兹海默症的干预,让成千上万个家庭免受折磨。


田中耕一选择隐世之后,起步阶段的研究可谓困难重重,此前医学界对于阿尔兹海默症的定论是根本无法用血液检测,这让田中耕一参加学术界讨论时总是面临强烈反对和阻碍。不被理解、无从突破,压力几乎压垮了田中耕一的身心,但他从未选择放弃,而是继续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每天尝试五十种化学物质的组合,历经数万次调和,田中耕一的团队最终成功提取到β-淀粉样蛋白,而这就能够实现阿尔兹海默症的血液检测。




田中耕一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正是日本科学家和精英人士的缩影,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已经有超过17人荣获诺贝尔奖,这一数量仅次于美国,距离2001年提出的50年30个诺奖目标也越来越近,日本人是如何做到这一奇迹的呢?


当我们观察日本纸币,会发现他们一千元纸币上印刷的是日本著名生物学家野口英世,五千元纸币印刷的是著名文学家樋口一叶,一万元最大面额纸币印刷的是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福泽谕吉。


由此可见,日本政府和民众将最可敬的尖端人才推崇到了何等隆重的地位,他们愿意以最大限度的诚意对这些人表示怀念与尊重。




自2005年后的十年间,日本科研投入占比生产总值3%,高居发达国家第一。日本教育强调感受、创新和坚持,以自己的想法衡量世界,在喜欢的领域坚持不懈。


国家投入、科研环境、国民教育、这些或许就是日本科技领跑全球的最大因素,而对于我们而言,最关键和最重要的,或许就是改变每个个体本身。


做热爱之事,有探索精神,好奇心和责任感是推进科技创新的源动力,也是普通人在生活中应该拥有和坚守的品质。尊重知识和学者,对我们这个民族而言,是比去获得诺贝尔奖更重要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听众

1

收听

23

好友

进士

Rank: 8Rank: 8

UID
517
积分
6196
回帖
6563
主题
63
铜币
42252
威望
2883
银币
0
贡献
0
发书数
0
注册时间
2015-5-15
最后登录
2024-5-14
在线时间
755 小时
发表于 2024-4-10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年如一日的坚守
获得成就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4-5-15 05:21 , Processed in 0.03651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