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3|回复: 0

[其他] 《献给皇帝的礼物》:一次由瓷器引发的东西方文化交融与碰撞,一部近代欧洲瓷器发展史

[复制链接]

4

听众

0

收听

1

好友

举人

Rank: 6Rank: 6

UID
163425
积分
1676
回帖
869
主题
173
铜币
2466
威望
1153
银币
0
贡献
0
发书数
16
注册时间
2023-10-12
最后登录
2024-4-28
在线时间
240 小时

发主题系列:闻鸡起舞

发表于 2024-3-25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石墨杨
《献给皇帝的礼物》看到这个书名,我一下子被吸引了。皇帝拥有全天下,送给他怎样的礼物是最好的礼物呢?带着这份好奇,我慢慢翻开这本书,原来是瓷器王国与漫长的十八世纪的故事。


这本书的作者是温洽溢,译作有史景迁作品系列《追寻现代中国:1600—1949》《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改变中国:在中国的西方顾问》《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曹寅与康熙:一个皇帝宠臣的生涯揭秘》等。
这个故事要从一七九三年讲起,英国使节团在马戛尔尼的带领下,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当时正是清朝乾隆时代,英国人远道而来,明面上是为中国皇帝乾隆贺寿,其实就是希望取得中国的通商贸易权利。在众多礼物中,有一件令人感到意外的礼物Wedgwoood瓷器。


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各国经济陷入萧条,英国也没有幸免于难。2009年,就在英国名瓷“玮致活”(Wedgwood)即将欢庆成立二百五十年前夕,这家英国百年公司却因资金周转不灵突然宣布破产,当时,英国人以“国难”来形容“玮致活”的重创,认为这是英国的一场“悲剧”。“玮致活”究竟是一家什么公司,为何英国人会把它视为国运的象征,为它申请破产保护由政府接管而发出一片哀号?
我们透过英国国宝级品牌Wedgwood瓷器的传奇发展家史,可以看到科技革命兴盛、工业革命初起、资本主义萌芽、启蒙运动已经开始的英国,看到英国历史上群星闪耀、影响深远的一段百余年岁月,漫长的十八世纪。


根据经济史学家弗里斯(Peer Vries)的解释,对英国而言,所谓“漫长的十八世纪”,是指一六八八年至一八四九年,也就是说随着光荣革命,英国国家组织方式的诸多重要变革开始制度化,迄至废除《航海条例》,解除贸易限制,开启了新经济政策的时代;正是在这期间,英国经济起飞,跃升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马戛尔尼出访前一直筹办恭贺乾隆寿辰的礼物,启程前还特别征询各方意见,什么东西最能代表英国科学与技术。他盘算,英国人准备的贺礼,必须能让皇帝和清廷感受到英国泱泱海上霸主的优美工艺和科技文明,博取中国皇帝和官员对英国人的好感,借此建立、增进、融洽双方情谊,尤其要能够满足乾隆皇帝的猎奇心理。


书中写道:“无论在价值上或在手工的精巧上,想超过中国人已经从私商方面购得的,这是不可能的事,中国人大量累积了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以后,他们在这方面的欲望可能已经满足了。对于一个上了年纪的君主来说,能发挥实际而耐久作用的现代科学和技术方面的东西应当使他更感兴趣。”
礼物中除了瓷器之外,还有马戛尔尼引以为傲的“布蜡尼大利翁大架”(planerarium的音译),就是演示天体运动的天体仪或者天体运动仪,它是马戛尔尼所进献的仪器中体积最大、解构最为复杂的一件,体现了当时英国天文科技的最新成就。


马戛尔尼来访的年代,借由传教士的居间媒介,包括英国在内,整个欧洲出现了“中国风”(Chinoiserie)潮流下,对中国典章制度、道德文化推崇备至。然而,正是通过对物的亲身接触,英国人似乎已经隐隐约约感受到“中国风”的虚有其表,清王朝作为“中央王国”的地位恐怕只是一种迷思。
后来,巴罗本人、马戛尔尼、斯当东等,返回欧洲,都把他们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行诸文字,付梓出版,反映了中国的真实面貌,从而对中国在欧洲的形象由正转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献给皇帝的礼物》一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记,虽然它大体上还是追寻约书亚·玮致活的生命足迹。它也不算是关于东、西方陶瓷器发展的综述,同样触及了陶瓷器的全球贸易流动、工艺创新、美学品味与消费行为。
本书叙述主旨是约书亚·玮致活的奋斗人生,与其产品的故事。约书亚·玮致活拥有一般成功企业家的特质。
他全心全意投入研发新技术,追求产品的完美;他行事风格一丝不苟,令下属敬畏;面对市场瞬息万变的效率环境,他懂得通权达变;他高瞻远瞩、充满雄心壮志、拥有决断魄力。尤其是,借由“社会动力学”(social dynamics)的方法,即通过勾勒约书亚·玮致活生活世界的家庭史、他的宗教信仰、他的价值观、他的社会地位、他的交友关系等,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看到他与众不同的一面。


全书包括100多幅精美彩色图片。涉及英国奢侈瓷器品牌Wedgwood传奇发家史,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伊拉斯谟斯 达尔文、卢梭、瓦特、博尔顿等科学家、哲学家的交流故事,英国(以至欧洲)与中国甚至全球贸易的发展历程,审美流变,奢侈品如何兴起,消费文化等诸多议题。


马克思在《路易·巴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有段经典阐述,对理解约书亚·玮致活的一生成就,甚至懊悔、迷惑也同样适用:“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







[发帖际遇]: mingribianyuan 向地震灾区捐款 2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4-4-29 00:04 , Processed in 0.03614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