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6|回复: 0

[科幻灵异] 《赡养上帝》漫画版——中国本土科幻与日本少年漫画的破壁作品

[复制链接]

6

听众

2

收听

7

好友

版主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163425
积分
4066
回帖
1660
主题
298
铜币
19464
威望
3085
银币
0
贡献
0
发书数
22
注册时间
2023-10-12
最后登录
2024-6-3
在线时间
542 小时

发主题系列:闻鸡起舞版主发帖系列:新手入门发主题系列:业精于勤发帖系列:初尝滋味发帖系列:奋勇作战活跃会员勤劳版主灌水之王四叶草帅帅猴

发表于 2024-1-7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民科幻作家刘慈欣 X 日本著名漫画家横山旬

刘慈欣首次获主流文学奖(柔石小说奖金奖)作品原著

《三体》爆发前的助跑,蕴含着伟大 点子的雏形

小说《赡养上帝》于 2005 年发表,后来刊登在《人民文学》,并获得柔石文学奖金奖,这是刘慈欣第一篇获主流文学奖的小说。读者的热烈反馈激励了他的长篇创作,次年,他开始创作并连载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赡养上帝》是《三体》爆发前的助跑,里面蕴含着《三体》中很多点子的雏形以及系列作品中统一的内核,即在大灾难背景下该如何看待人类已有的价值和道德体系。

----------------------------------

有一天,两万多艘外星飞船降临地球……

各国首脑和学者用尽方法尝试与那些飞船沟通,

对方完全沉默。

……

----------------------------------

横山旬是一位很有才气的漫画家,少女知含、苏乐的出现让作品更具有年轻气息,《赡养上帝》的故事在他的画笔下焕发了新的活力。不瞒你说,在连载阶段,我也是一话一话追更过来的。很开心你打开了这本书,希望你也喜欢它,在阅读中收获快乐。 ——刘慈欣




《赡养上帝》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部大刘小说,看这部漫画前又特地回顾了一下这部原著,在这个故事中有几个点引起我较长时间的思考:
1、创造者与被造者是否存在从属或赡养关系?
2、家庭与家人在人类情感方面是怎样的归宿?
3、并列的兄弟文明或兄弟关系从本质上来说是竞争关系吗?
刘慈欣在无数的小说中挑战了中国的传统家庭观,不乏批判。这篇《赡养上帝》的家庭观整体比较正面。古稀老人出于对家庭的回归与渴望,因此寻求自己的“孝子”能对年老的他们进行赡养。这样对家人的情愫,是本土科幻独特的地方,欧美人对老一辈根本不会有“赡养”这个概念。但正如我之前写到的三个问题,除了传统的情感道德,这篇《赡养上帝》还是对家庭观进行了较大挑战:没有互惠的赡养不会长久,也负担不起;兄弟文明不会带来情谊,只会带来剥夺和毁灭。
再看这部日漫改编版的《赡养上帝》,原著中并不核心的孩子成为了绝对主角,上帝本身反而成了客体。画风可爱萌动,动作场面画得十分热血,开头为了表现主人公与世界观花费了大量笔墨。改编的重点体现在,把一个中国科幻小说,置于故事的背景板之上,选取了故事里最适合日漫发挥的角色进行了大量个性与情感渲染。也可能,漫画的目标就是孩子本身,用孩子可以理解与带入的方式,让孩子们去了解这部视觉化了的中国科幻小说。但原著中上帝与社会,与这户人家直接的冲突却弱化了,几乎一笔带过。
我不知道这本书最终的目标是中国读者,还是日本读者。如果是海外读者,我觉得改的挺不错,是通俗易懂的效果,可以让更多的漫画读者了解大刘以及他的宇宙观。如果是中国读者,我觉得小说可能更值得一品后,再看看改编的样子,原著的精髓毕竟很难用漫画的只言片语去表达。
改编,其实是对IP受众放大化的一种积极尝试。曾经负责过《三体》相关项目的朋友告诉我,当年动画版之所以会努力改编,也是希望能被更多的人喜欢,是被开发团队非常欣赏的尝试,只是前后变故较多,动画版没有hold住最后的效果。对原著小心翼翼改编的国产电视剧版,虽然书粉十分买账,但没有产生万人空巷的效果。《流浪地球2》的成功与伟大之处,就是把握好了原著内核与改编的平衡。日漫的改编,我们会发现另一种叙事结构与情感表达,从文化比较层面,能很清晰地看到两种流行文化的碰撞与破壁,如果这样的尝试,真的能成为文化输出的窗口就更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4-6-3 19:40 , Processed in 0.03677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