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7|回复: 0

[现代文学] 艺术概论书评: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

[复制链接]

1

听众

0

收听

0

好友

举人

Rank: 6Rank: 6

UID
171112
积分
1607
回帖
317
主题
402
铜币
5650
威望
1247
银币
0
贡献
0
发书数
0
注册时间
2024-3-4
最后登录
2024-6-13
在线时间
48 小时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发主题系列:闻鸡起舞发主题系列:业精于勤发帖系列:新手入门

发表于 2024-5-17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废话可直接跳过: 应该不会再去卷美术史的考学之路,情怀之物,爱之深,伤之切,一言难道。故将读书笔记分享给需要的小伙伴们。
艺术概论书评《艺术与错觉》
全书的作者是贡布里希 E.H.Gombrich,20世纪英国艺术史学家与艺术理论家。他出身于犹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律师,母亲是钢琴家,加之当时正处于维也纳的黄金时代,所以他从小是在艺术和学术的氛围中成长的。他毕业于维也纳大学的艺术史系,当时是施特尔齐格夫斯基和施洛塞尔执掌教席,故两位学者的主张,倡导全球化艺术和重构艺术科学多少也影响了他。这一点在他《艺术与错觉》可见,他的图像示例不限于西方的母题,还有埃及的墓室壁画和中国的《芥子园画派》,视野广阔。 毕业后,他和好友克里斯研究过一段时间的《漫画》和心理学。之后受聘于瓦尔堡研究院,也就接触到了图像学。二战时做过情报监听工作,吸收了不少信息论的知识,也启发他对知觉的思考。他学术生涯中的史料积累和侦查工作中的逻辑训练都滋养了他对艺术史,艺术理论的独特见解。
在第一部分“写真的界限”中,先枚举19世纪以来,画家将自然之光转录在画布上的色彩所做的努力,有文艺复兴时期用明暗对比表示光的,有18世纪的克劳德镜(类似暗箱)的技术上的突破,还有印象派直接在自然中写生的环境改变,但是他们画的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实的自然光。贯穿在后几章中,贡布里希也多次举例错觉艺术,来说明拉斯金所谓的“纯真之眼”是不可实现的,因为观者和画家都是潜意识地,基于自己的知觉,所习惯的概念图式,去匹配或者矫正,得到令人信服的图像。例如,他提到了古典艺术家在画马的时候,会在马的眼睑上画眼睫毛,16世纪罗马的一幅版画把鲸鱼的鳍状肢画成了耳朵。以此说明艺术家都在用自己所熟悉之物去再现陌生之物,但这种表现也掺杂他们的理解,以往的知识。也就是解释了,视网膜图像和心理图像是不对等。所知不等于所见。
这种心理定向也解释了人们对风格会有不同的态度。具体说,西塞罗和普林尼,受罗马文化影响,他们对色彩的”心理定向” 或者说预测的期待是高雅,古朴,柔和的色彩。在这种陈式的影响下,19世纪印象派追求光线就遭遇到不少批判,因为大家不适应这种新的风格,尽管印象派的对于光线的捕捉比古典画派准确得多。
在第二部分“功能与形式”中,他解释了埃及图式没有像古希腊那样走向革新,是因为他们的图像符号是具有象征性的神符,具有魔法般的复现效力,所以在法老的权威下,图式风格十分稳固,不可更改。而在欧洲,偶像崇拜的争论在政权的影响下,立场几经更改,所以图画文字有巫师效力的观念是动摇的。而且埃及的图式艺术意在解释,是什么,而希腊艺术则意在叙述,怎么样,所以需要短缩法和明暗造型的技术革新去表现故事的叙述性。 为了达到叙事性的效果,他们会去反复的实验,先制作后匹配,不断试错,矫正。同时受到中世纪共相的观念,对柏拉图理念世界的向往,1550-1850的学院产出大量的具有典型的图式。这些公式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比如,画家画人的时候,只要对比一下写生的对象和心中样本的略微差别,稍加调整就可以画出一个像的人。
随着文明的发展,这些概念图式在人脑中根深蒂固,观者在看画的时候也被“图式矫正”的原则所影响。第三部分“观者的本分“分析了知觉是如何欺骗我们的视网膜的。例如,“等等原则”让观者觉得康斯特布尔《威文荷公园》远景略笔画的色块也同前排的树一样,是清晰可辨认的树。弗雷泽螺线,因为观者联想到光照到物体,会被反射或吸收的知识,所以会把一组同心圆误看成是一条螺线。达芬奇的渐隐法也是在利用这种想象力。贡布里希还指出了形相的多义性是固有的,而上下文本,观者的角度,知识都会构成不同的解读。比如安提俄克的地面的镶嵌画,立方体的凹凸全凭想象,并没有对错。日本画家牧野良夫的父亲在不了解透视法之前,觉得他用透视法画的立体盒子是歪歪扭扭的。
第四部分“发明与发现”,承接第三章,立体主义通过精简多义性来解读画面,而漫画的流行以及现代主义艺术语言越来越简化都归功于等效性的发现。不同于相似性,等效性是可以按照图式看现实,按照现实看再去看图式的双向模式。不过”艺术家只能制作和匹配中,从一种现成的语言中选取最相近的等效表达(317)。” 这里,寻求等效性的局限性和他之前论述的心理定向和先验图式不可能再现自然的真实的论点是一致的。 也可以看出贡布里希身处欧洲,对康德古典哲学的认识论的继承,即物自体是不可知的,不可以用经验分析超验概念的存在。即我们所见的图像是我们自己所理解的图像,而非那个图像本体。言不尽意,但尽象莫若言。
另外,贡布里希也指出了分析学现代艺术作品时,特别要注意手段(好像指的是材料),心理定向以及等效问题,作为一种方法指导。在书的最后,贡布里希直接指出本书的目的“意在说明艺术有一个历史,而不是说明为什么艺术的历史会向这个方向而不向那个方向发展。” 也可以看出,他主张的是艺术家,其所处历史背景和作品之间的情景逻辑,个体间的独特性与具体性,有别于黑格尔的时代精神和李格尔的艺术的意志。
综上,贡布里希的《艺术与错觉》非常值得一读。它行文优美,每一篇章都有一段引言,或是皮哥马利翁的神话故事,或是莎士比亚的艺格敷词,或是艺术评论家的语录,足见其文学才华。参见了古今的艺术理论,以及心理学的著作,用了大量的视觉图像展现了错觉艺术的魅力,可读性很强。诸如,知觉试错法,先制作后匹配,概念性图式,用情景逻辑分析作品,视网膜图像不是心灵图像,之类的观点十分精彩。
注:仅我个人之见,才疏学浅,欢迎指正交流~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2 收起 理由
wenxin + 2 再接再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4-6-14 06:40 , Processed in 0.03736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