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6|回复: 0

[都市言情] 《长夜难明》:孤独的燃灯者

[复制链接]

0

听众

0

收听

10

好友

翰林

Rank: 9Rank: 9Rank: 9

UID
699
积分
10337
回帖
8563
主题
892
铜币
2782
威望
5605
银币
1
贡献
1
发书数
24
注册时间
2015-5-25
最后登录
2024-6-13
在线时间
4267 小时

版主

QQ
发表于 2024-5-16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紫金陈是打着本格推理的名号出道的,所以这本书我一开始也是当成正儿八经的推理小说来看的,可是看着看着却发现这根本不是一本推理小说,因为作者很快就开了上帝视角,事实总是走在调查前面,读者永远比侦探先知道真相。再也没有跟着侦探一步一步解迷的乐趣,甚至也不用担心案子到底能不能破,反而要跟着罪犯一起忐忑地思索:然后呢?查到真相之后会怎么样呢?本格推理从来不需要让读者考虑这些,案子破了就破了,之后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如果这本书一定要叫推理的话,也更接近社会派。诱奸少女,杀人灭口,诬陷忠良,监守自盗,践踏司法,一开始的“提点”和收买,撕破脸皮之后的威胁和陷害,以及没有明写的钱权交易,贪腐包庇……书中每一条线索都在这个社会中真实地发生着,甚至都可以在社会新闻版面找到原型。


我想这也许也是作者采用蒙太奇闪回写法的原因,因为真相实在是太简单粗暴了,没有高智商犯罪,没有精妙的迷局,在天涯开个帖子也许都会被淹没在各种都市奇闻中。而把过去和现在穿插描写的好处就是可以不用把调查的每一步都交代的那么清楚,读者很容易默认自己在上一章看到的事实到了这一章已经被警察查到了,至于是怎么查的,只需一笔带过。因为十年前那桩案子没有任何直接证据,所有的调查都只基于几个人的口供。


真相明明已经呼之欲出,可是又那么触不可及。


中间隔着的那一层叫做权力的透明薄膜,让人窒息。正是这种窒息感让我们与书中的“正义四人组”呼吸相闻。我们迫切地想看到他们把警察引向设好的套中,迫切地想知道事先写好的剧本会在各方的努力下演绎出怎样的结局。


书中江阳的命运无疑是最让人唏嘘的,他原本是不用被牵扯进这桩旧案的,名校的高材生,年轻有为的检察官,有着善良天真的女朋友,身居高位的准岳父,怎么看都是大好的前程。


可是最后他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查那桩案子,十年的求索,与权贵斗争,被诬陷入狱,在盛年积郁成疾,收获以死殉道的惨淡结局。中间他有许多次放弃的机会,他在入狱之前的任何一个节点放弃可能结果都会不同,可是他坚持走到了最后,并亲自将头伸进了绞架。


李静对他的评价是“赤子之心”,这是我非常喜欢的词,用在他身上也是我觉得用的最恰当的一个地方。


所谓赤子之心,既不是冲动的对抗,也不是消极的隐遁,而是在看清了世界的黑暗之后,仍然能像初生的赤子一样向往光明。有所热爱,有所坚守。


在电影《真相至上》中,女主角瑞秋为了保护信源,在迟迟得不到审判的情况下被拘留了一年多,期间遭遇重重打击,当最爱的儿子质问她“爸爸说你有很多机会可以说出来,你为什么不说?”时,她打断儿子说你爸爸错了。但是在这之前她自己却对儿子说过:如果我知道会弄成这样,我一开始就不会写那篇报道,我会每天陪在你身边……事实上这样的话她在片中不止说过一次。


在我看来这不是懦弱,而是负责。


懦弱是闭着眼睛往前冲却在看到生活的尖牙利爪时落荒而逃;而负责,是在一开始就谨慎判断自己能不能承担,而一旦选定了一条路,就算是爬也要爬到终点。


江阳一开始的犹豫正是负责的表现。李静找他重查侯贵平旧案的时候,他表现出了审慎的犹豫,初步调查受阻时也想过直接放弃,最后是在女友的鼓励,陈明基的刺激和朱伟的感召下才不情不愿地走上那条艰难的翻案之路。


可是一旦真正入局,他就再没想过抽身而去,当超出他想象的压力兜头罩上来时,他再没有弯一下腰。


如果说侯贵平当年是年轻气盛,凭着一腔热血去撞击冰山露出来的那一角,那么江阳就是在看到冰山的实质后仍然全速开进的舵手,凭的,是过尽千帆后犹存的一番孤勇。


电影《猎杀本拉登》的女主Maya高中被特招进CIA,911事件后加入追查本·拉登的情报组,在浩如烟海的反恐情报中抽丝剥茧,寻找一根毒刺。期间遭遇自杀式炸弹,最初的战友离开,最亲密的朋友殉职,自己上了恐怖组织的黑名单,座驾被步枪射成蜂窝……当然,还有高层的政治压力。


时间越久,人们的忘性越大,她能得到的资源越少,掣肘越多。甚至在找到关键人物时,上级却冲她吼:我特么不关心本·拉登,我关心的是下一次袭击!


可是她也坚持了十年。最后本·拉登被击毙后,坚强如硬汉的她在回国的飞机上大哭。不管这眼泪是多少复杂情感的综合爆发,我相信其中一定有一味叫做“胜利”的释放。


可是江阳没有等到他的胜利,甚至对他来说,根本没有胜利可言。


我还记得电影中,当上司问Maya加入CIA之后除了追查本·拉登还做过什么,她回答没有时,眼中一闪而过的迷茫。


我想江阳在十年中一定也有很多这样的迷茫时刻。当Maya与恐怖分子对抗时,虽然孤独,但是她至少有身边的战友,有国会的资源,背后是一个国家的支持。可是江阳却是以一己之力与整个世界抗争,甚至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对手有多深不可测,唯一支撑他的也许只有对法律的信仰。


而他最大的悲剧也在于此——法律没有胜利,至少没有全胜。


全书最苍凉的是最后一句——2014年7月29日,大老虎落马。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大老虎绝不是被某个手持长矛的英雄掀下马的,那是高层的利益置换,是政治博弈的结果。那不是江阳的胜利,不是人民的胜利,不是制度的胜利,更不是法律的胜利,而是政治的胜利,是实权者的胜利。


甚至在一开始,作者就提到了司法改革,文中反复出现的萧山叔侄平反案也一遍遍提醒着读者——三个人十年的坚持,一条年轻的生命,一个名律师的囹圄之灾,都不是翻案的充分条件。最后案子能一步步查回到十年前去,说到底还是靠赶上了好时候。


如果江阳早一年患病,同样的计策不一定能顺利实施,就算实施了,调查的过程中遇到的助力也会小的多。


我们理解沉默的大多数,感激他们为案子做出的贡献,甚至感激他们至少没有添加阻力,因为他们就是我们,我们理解。可是不得不承认他们也是见风使舵的,如果不是嗅到政治风向的改变,案子会在哪一级被压下还很难说。


就像最近热播的《人民的名义》,不管故事怎么讲,这个剧在此时放出来本身就是一种政治信号。萧山叔侄冤狱的平反就是书中的《人民的名义》,它传递出的信号让案子最终走到了夏立平那一步,而更后面的事情就不是一般人的手能伸到的地方了。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觉得有点过于悲观了,因为说的好像江阳等人的牺牲是没有意义的一样。


但是不是的,他们十年的坚持也在传达出一种信号。就像沙漠中的一颗绿树,就像大海上的一座灯塔,就像漆黑夜空中的北辰,让人知道,有人在那里,有人在坚持正义,有人在守护光明。


就像明成祖朱棣开创了永乐盛世,可是我们不能说被诛十族的方孝孺是无谓的牺牲;就像戊戌变法最终失败,可是我们不能说谭嗣同的死是没有意义的。


我愿意相信江阳没有等到胜利是时代的局限,而他焚身而立的形象点着的却是正义的火种。


佛偈有云:


燃灯佛后有释迦佛接续传灯,释迦佛后有弥勒佛接续传灯,弥勒佛后有天真老祖接续传灯。天真向谁人接续?有三宗五派九杆一十八枝领袖头行、开言弟子,都会接续传灯。
这是发生在极乐净土的理想状态,我们永远不知道俗世会如何演绎,人是太具有创造力的生物。


就像鲁迅先生写的: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很难说是该为“长夜难明,好在仍有人燃灯奔走”而庆幸,还是该为“纵有人舍命燃灯,终究是长夜难明”而悲哀。


那么,我们唯一能坚守的底线也许就是,就算做不了燃灯者,至少也要保护每一盏灯,每一颗火种,每一丝光明。




----转自雲水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499672/

[发帖际遇]: 牛妞 在论坛上传违禁小说,被网警发现,处罚 1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4-6-13 09:33 , Processed in 0.03760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